东莞深圳突然宣布!190平方公里科学城腾空出世!深圳又一个交通枢纽也要来了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最新传来消息: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其面积也由原来的53.3平方公里优化调整至90.52平方公里,整体涵盖松山湖和大朗、大岭山、黄江一园三镇具有战略价值的相关区域,并由原规划的“两核一轴多区”升级为“一轴一区两心三组团”的宏大格局。
与此同时,深圳光明也宣布3000万元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深圳又一个交通枢纽要来了!
自此,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一个190平方公里的科学城腾空出世!
2020深圳政府工作报告称:北部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打造城市北部中心和都市田园新名片。2020年光明区政府确定:以“主阵地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近日,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中,从10家设计团队方案中脱颖而出前三名给出了参考答案。
海内外专家组成评委会对10家设计团队的方案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三个优胜单位。前三名获奖方案,依先后顺序为3号、9号、4号。
效果图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
是深圳未来城市综合开发价值极高的区域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位于深圳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关键节点。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生态景观资源得天独厚,数条城际、城轨线路交织汇聚,是深圳未来城市综合开发价值极高的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光明科学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节点上,为落实深圳市政府“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科学城”的工作要求,光明科学城中心区要以创建新一代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国际范例、建设二十一世纪科技创新战略服务高地和树立新时代湾区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标杆为目标。
此次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旨在面向全球征集最具创意、最能体现光明科学城特色,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具有实操性的空间设计方案,实现科学城中心区“科学之都、湾区之芯、绿色之城”的总体目标,为科学城目标人群提供一个宜研宜居的绿色生态智慧城区,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兼具国际品质与地方特色的发展范例。
接下来,光明区将对入围的所有方案进行整合提升,形成光明科学城中心区未来愿景和建设蓝图,倾力加速打造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南方都市报)
值得注意的是,据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曾在2019两会时透露,将在莞深之间打通一条隧道,让两个片区的人流、车流和物流往来更加便利,“东莞中子科学城将与光明科学城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子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直线距离仅7公里,目前已启动设计,将推进“中子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快速通道”建设,该通道规划为双向六车道,长度约12公里,建成后,中子科学城将与光明科学城、港深河套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协调创新合作,未来可期。
东莞突然宣布!松山湖科学城来了!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当前,东莞市政府正积极联手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学城,双方将采取“院地合作、所企对接”的模式,由中国科学院着力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在土地、资金、政策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抓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构建院地合作与发展新格局。
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双方将探索院地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将东莞建设成科技创新活跃、人才团队聚集的创新型城市。
改革开放天地宽,创新飞跃万重山!当前,松山湖科学城正在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新时代新梦想阔步前行。
面向产业需求布局完整创新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在国家创新体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对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创新发展意义非凡。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说,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局良好,在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领域对接合作、标志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东莞将把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快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松山湖科学城前身是2018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的松山湖中子科学城。科学城设立之初就对标张江、怀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成为大湾区战略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载体和示范区域。更名后的松山湖科学城将按照重点依托松山湖高新区、区域空间连片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战略性资源等原则,规划面积优化调整为90.52平方公里,涵盖松山湖、大朗、大岭山、黄江“一园三镇”具有战略价值的相关区域。
面向产业需求,按照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完整创新链的思路,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将形成“一轴、一区、两心、三组团”的布局。
▼向上滑动阅览▼“一轴”即科技创新轴。作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起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同时有机串联科学城北部城市配套服务中心和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功能。
“一区”即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巍峨山是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共享绿核,利用其地质稳定、环境优越的条件,环山区域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功能。巍峨山北麓目前已集聚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原始创新资源,未来将继续依山而聚,承载更多科技创新资源。
“两心”即北部城市配套服务中心和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城市配套服务中心依托松山湖北站及松山湖行政服务中心,以满足生活、生产配套服务为主;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依托大装置向北的创新中轴,以满足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为主。
“三组团”即科技创新组团、创新转化组团和企业总部组团。三大组团通过“创新研究—中试孵化—产业转化”全链条形成科学城创新研究有机体。同时通过完善高品质城市服务和生产生活配套,加速产城融合。
大科学装置加速释放磁极效应
巍峨山下、水平村旁,十几年前,当中科院参与筹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专家们第一次到访东莞这片山林时,村民们还无法想象这里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荔枝园”变成了“中子源”,全球第四台、国内唯一的“超级显微镜”投入使用,为诸多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包括诺奖得主杨振宁在内的一大批世界级科学家也纷至沓来,深刻改变着东莞的创新基因。
2019年1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系列启动会在广州举行,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式授牌。这批实验室布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等重点领域,建设期为3年。
由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的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位列其中,成为东莞唯一入选的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平台,将开展中子散射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解决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多功能材料等国家重大需求的技术难题。
2018年9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对全球用户开放后,成为从事中子散射研究科学家们追捧的“香饽饽”。目前,该装置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开放运行,收到常规课题申请164项,通过57项,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截至2019年12月初,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上完成的课题有127个,前来实验的用户云集了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等颇具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春潮拍岸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群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产出和效用,但却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配,也是从科技创新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题中之义。发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正是松山湖科学城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中国散裂中子源和南方光源项目效果图
2019年9月25日,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一周年之际,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动工,选址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预计2021年完工。项目将围绕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及相关技术,开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进行关键核心设备的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率。
南方先进光源与散裂中子源堪称国家大科学装置“姐妹花”,其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接下来,中科院和东莞市政府将在松山湖科学城共建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双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散裂中子源二期和南方先进光源预研在莞建设,共同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的谱仪建设、加速器功率提升和靶站升级改造,加快开展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建设工作。
在更远期,以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为核心,松山湖科学城还将争取规划布局更多大科学设施,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到园区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一个指向源头创新的引擎已然启动。
营造充分尊重信任科学家的创新氛围
2019年12月17日,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钱学森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太空探索实验科学委员会会议暨新时代航天发展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在东莞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顺利召开,并揭牌成立“太空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此次会议的召开和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对基础科学领域对外开放和前沿科学交流的不懈努力,实验室为材料科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的诞生提供了广阔平台,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科学交流新窗口。
作为全省首批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占地1200亩,总投资约120亿元,自2018年挂牌以来,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已引进18个产业化科研团队,招引了“双聘”和全职人员共390人,其中包括10位两院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目前,在赵忠贤、王恩哥、许宁生、顾秉林、包为民等一批顶尖科学家的带领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累计在《自然》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文章149篇,7个项目获得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实验室的原创新科研成果“多孔介质低氮燃烧技术与装备”“金属/陶瓷超耐磨复合材料”“高折射率新型透明陶瓷材料与器件”“激光照明全光谱荧光陶瓷”等项目已在东莞塘厦镇率先实现落地转化。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有一条基本规律令人瞩目:崛起中的大国、强国总会逐步凝聚科技力量,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世界中心,并以强大的综合创新能力,带动全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等关键要素提升,引领世界发展。分析这一基本规律,并细解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过程要素,有一个关键的共识是:各国优秀科学家、尤其是卓越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发挥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之,可得天下。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战略科学家引领性的探索、开拓和奋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项目的发展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园区应大力营造充分尊重信任科学家的创新氛围,给予科学家们充分的自主权开展创新活动。”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科技、产业、人才联动发展。
当前,在充分保障资金和资源配套的前提下,政府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赋予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这样一种高效有力的机制保障下,给材料实验室营造了宽裕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调动了材料实验室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现阶段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快速推进、成效十分明显,仅用一年多时间在人才引进、团队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
“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放权”的“放水养鱼”模式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等项目实践中验证可行。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继续抢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与国际先进创新规则对接,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和创新效率效益提高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探索形成更加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制度体系。
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2019年12月7日,由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和中国散裂中子源联合举办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用户会议”在东莞举办,会议邀请了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首席教授颜庆云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高温材料力学专家EstebanBusso院士等12位专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央企国企、民营企业、行业组织等数十家机构近200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与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的举办也标志着,由东莞市政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研制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正式启动建设。
近年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松山湖科学城先后建设了一批一流的研究平台、产业平台、孵化平台等。
东莞市政府大力资助引入的张书彦为带头人的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总投资5.5亿元,专注于突破制约材料与装备制造工艺发展的瓶颈,以应力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关键核心机理,材料的制备过程、服役环境等问题通过多尺度理论模拟和多方法实验测量相结合进行深度研究,拓展散裂中子源的应力工程应用领域,填补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装备建设领域,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和服役评价等方面尚存的技术难点和“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技术手段支撑。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到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它们的1/5到1/4——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优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衔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通过整合和优化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科技技术和高端人才资源,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中国机器人企业民族品牌的建立。目前基地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等称号,短短4年时间,诞生了30多家创业团队,80余家科技型的创业公司。
据统计,目前仅松山湖纳入备案统计的孵化器就有40家,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14家、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省级)15家、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31家;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新型研发机构33家。
可以预见,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必然衍生一系列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平台、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 松山湖科学城将在构建强化基础创新优势的同时,打通创新与产业的通道,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网络,强化各平台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促进建立成果交流和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与产业层的联系,形成内部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从虎门太平手袋厂的开山破冰,到松山湖高新区开发的兴涛弄潮,再到如今松山湖科学城的逐浪扬帆,东莞一路以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开创出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正走向充满梦想、充满生机的新天地。来源:南方日报、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光明为了更好建设科学城、便利出行!
光明交通各大项目不断有进展传来
近日,光明城交通枢纽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啦计划2020年9月底启动光明城站枢纽工可研招标工作光明10条断头路被打通了↓↓↓光明城交通枢纽3000万征集设计方案
光明区要打造成深圳西北部重要交通枢纽
涉及多条地铁、高铁、城轨
目前光明城交通枢纽3000万(设计费)
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报名截止2月20日
近日,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发布深圳市光明城综合交通枢纽概念设计及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公告称为高标准打造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决定开展深圳市光明城综合交通枢纽概念设计及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征集。
经过专家评审后,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机构(联合体),第一名可获《深圳市光明城综合交通枢纽及上盖物业建筑方案设计合同》,设计费按160元/平方米计,预计约3000万元,以及获得设计合同和整合深化费用100万元整(含税);第二、三名各可获得奖金200万元整(含税);第四、五名各获奖金150万元整(含税)。本次征集范围分为
“枢纽核心区建筑概念设计”
和“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两个部分
↓↓↓
科林路(规划)、侨凯路、凤恩路、凤兴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9公顷(法定图则道路中线围合范围)。
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观光路、科泰路、外环高速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光侨路所围合的区域,如有必要,可不限于此范围。
征集内容包括
枢纽核心区建筑概念设计内容
和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
↓↓↓
枢纽核心区建筑概念设计是本次方案征集的重点。在高铁高架线路和车站对城市噪音、震动和景观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分割下,重点考虑应用建筑化的手法消除以上影响。
在已有高铁高架线路运营及将要建设新高铁车站的情况下,对综合交通枢纽(含高铁、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等交通设施)及综合开发进行整体设计,明确平面布局及流线、建筑竖向布局,实现各类功能的无缝衔接与一体化设计,并提出现实可行的综合交通枢纽及物业开发方案与分期实施建议。
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统筹考虑枢纽集散交通和物业开发的进出交通,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及道路系统、慢行系统、停车系统等设施布局方案;结合枢纽总体交通需求,优化进出交通组织,提出交通路网规划方案和重要节点设计方案,形成高效协调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本次方案征集
分为“资格预审”“概念方案设计”“定标”
三个阶段
↓↓↓
三个阶段
1、资格预审阶段,将根据报名机构提交的报名文件评选出5家入围设计机构进入下一阶段概念方案设计(同时选出2家有排序的备选设计机构,如入围设计机构退出则备选设计机构依序替补)。
2、概念方案设计阶段,5家入围设计机构提交符合技术任务书要求的成果文件,由方案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审,评选出两个不排序的推荐方案及第三至五名。
3、定标阶段,由招标人依法依规组建定标委员会,并从方案评审委员会推荐的2名中标候选人中确定1名中标人。
小编了解到
光明城站为广深港高铁中间站
未来有地铁13号线、6号线支线南延段、18号线
赣深高铁、深莞增城际在光明城站
与既有的广深港高铁会合
呈“米字形”放射布局
枢纽综合体项目
由东侧凤恩路、南侧凤兴路
西侧科林路、北侧侨凯路合围
包括光明城站站房用地及东西侧两个地块
占地面积12.26公顷
根据凤凰碧眼片区法定图则
光明城站东西侧地块均为以商业性质为主导用地
现状均为未建设用地,开发条件较好
光明城站枢纽综合体项目
从提出到落地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
三个步骤
第一步,由市轨道办制定枢纽概念方案,取得铁路部门支持;
第二步,完成片区城市设计,地铁集团完成国际咨询设计,铁路部门完成光明城站站房初步设计,以明确涉及铁路、地铁的边界建设条件;
第三步,完成地价测算,组织实施土地出让,实现项目落地。
目前已完成枢纽概念方案设计等第一步所有工作
第二步工作中片区城市设计及国际咨询设计正在开展
涉及铁路、地铁的边界建设条件正在研究完善
第三步工作尚未启动
计划2020年8月完成国际咨询设计
2020年9月底启动光明城站枢纽
工可研招标工作
光明打通10条断头路
2019年
深圳市各区政府、市直各部门
积极克服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困难和不利因素
累计在全市共打通21条断头路
2019年打通的21条“断头路”
其中光明区最多,有10条
龙岗有5条,福田、罗湖、南山、
龙华、大鹏、坪山各有1条
想知道光明哪10条断头路被打通了吗?
它们周边的交通现状如何?
小编为大家最新详细进展
大伙儿往下滑
碧明路(十九号路-华夏二路)打通前
碧明路(十九号路-华夏二路)打通后
碧明路(十九号路-华夏二路)项目
位于光明区光明街道,呈东西走向
起点为十九号路,终点为华夏路
为城市支路,双向二车道
全长约762.526米
道路打通后
万丈坡保障房入住人员可以通过碧明路进出小区
减小高新路入口的压力,方便小区人员和车辆进出
满足周边商铺的正常经营
目前项目已建成
融汇路(同观路-光明大道)打通前
融汇路(同观路-光明大道)现状
融汇路(同观路-光明大道)项目
位于光明区中部, 大致呈南北走向
是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条主要市政道路
南起同观路,北至光明大道
全长888.673m,为城市次干道
红线宽30m,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30km/h
道路打通后
有效地改善了附近居民出行
和甲子塘第一工业区经营生产
目前项目除拓达厂段已完工
光明规资局在做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的准备
圳辉路(凤新路-圳美五路)打通前
圳辉路(凤新路-圳美五路)现状
圳辉路(凤新路-圳美五路)项目
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呈南北走向
起点为圳辉路,终点为圳美五路
双向4车道,全长约364.72米
为城市支路
圳辉路是贯穿光明科学城南北向的干线道路
处于科学城交通循环中及其重要一环
不仅能提升圳美社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面貌
对社区居民生产也带去了便捷
路网得到极大完善
目前人行道铺装已全部完成
已完成两层沥青施工
正进行部队用地约200米施工
预计年底可打通
圳美五路(圳辉路-公常公路)打通前
圳美五路(圳辉路-公常公路)现状
圳美五路(圳辉路-公常公路)项目
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呈南北走向
起点为规划圳美大道,终点为公常公路路口
双向4车道,全长约904米
为城市支路
圳美五路是贯穿光明科学城南北向的干线道路
处于科学城交通循环中极其重要一环
不仅能提升圳美社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面貌
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也带去了便捷
交通环境秩序井然、出行通畅
路网得到极大完善
目前项目已完成地下管线、底中层沥青施工
正进行人行道收尾工作
预计年底可打通
曙光路(民生大道-公明北环)打通前
曙光路(民生大道-公明北环)现状
曙光路(民生大道-公明北环)项目
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呈南北走向
起点为民生大道,终点为公明北环路
双向四车道,全长约1.067公里
为城市次干道
曙光路是民生大道与公明北环大道主要连接道路
不仅能提升公明上下村社区的交通便利和环境面貌
对附近居民和厂区生产生活带去了便捷
路网得到极大的提高
目前项目已建成通车
马田路(公明段)打通前
马田路(公明段)现状
马田路(公明段)项目
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呈南北走向
起点为通兴路,终点为公明北环
双向4车道,全长约2649米
为城市次干道
项目所处的区域位置是居住集中区
沿线经过茨田埔社区、合水口社区
及下村社区
道路主要以服务功能为主
项目建成对改善整个片区的交通服务水平
完善区域内的市政配套设施
提高出行效率及居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项目已完成底中层沥青铺设
正在进行思源路口段的人行道铺设
计划年底打通
文阁路(松白路-思源路)打通前
文阁路(松白路-思源路)现状
文阁路(松白路-思源路)项目
位于光明区公明、马田街道办
呈南北走向,本南接松白路,北至思源路
道路全长约1.025km
双向四车道,为城市支路
项目计划年底打通
所处的区域位置是厂区集中区
沿线经过合水口社区道路主要以服务功能为主
项目建成对改善整个片区的交通服务水平
完善区域内的市政配套设施
提高交通效率及居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芳园路(西环大道-富利路)打通前
芳园路(西环大道-富利路)现状
芳园路(西环大道-富利路)项目
位于马田街道根竹园社区和马山头社区
起点接现状西环大道,终点接现状富利路预留路口
是贯穿西环大道﹣富利路东西向的次干线道路
呈东西走向,为城市次干路
全长约850.261米
项目打通后
路网得到极大完善
不仅能提升交通条件和环境面貌
对社区居民生产也带去了便捷
秩序井然、出行通畅的交通环境
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项目已完成底中层沥青铺设
左幅雨污管道基本完成
正进行给水管道开挖安装回填
计划年底打通
光源二路(汇能路-升凯路)打通前
光源二路(汇能路-升凯路)打通后
光源二路(汇能路-升凯路)项目
位于深圳17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凤凰城内
总长约358米,道路红线宽12米
南北走向,为双向二车道
是光明高新技术园区主要联络通道
项目目前已建成通车
将进一步改善区域改善营商环境
打通光源四路和光源五路的连接通道
完善凤凰城区域路网结构,实现片区微循环
为总部园区成片开发建设打下交通基础
为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做好交通保障
科发路(十二号路-塘明路)
科发路(十二号路-塘明路)打通前
科发路(十二号路-塘明路)现状
科发路市政工程
全长约3.05 公里,为双向六车道
属光明区重要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
受征地拆迁问题影响,2013年完成施工招标后一直未全面开工,至2016年仅完成塘明路至十八号路段600 米道路施工。为打通科发路(光侨路—十八号路段)(长1.2公里),光明区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于2018年12月31日完成困扰项目建设7年的春来机电厂区征地拆迁工作。
项目建成后
将打通光侨路和十八号路的连接通道
完善片区路网,实现片区微循环
具有典型的打通断头路意义
目前正进行非机动车道铺设
剩余沥青面层、交通设施、信号灯等未完成施工
计划年底打通
截至目前
曙光路、马田路(公明段)
文阁路、融汇路4条断头路已通车
科发路、芳园路、圳辉路等6条断头路
待相关单位现场核验后开放交通
光明打通了这10条断头路
附近的居民过年回家更便利了
小编在这里预祝各位
归!家!安!康!(深圳光明、宝安日报、绿色光明网、深圳交通、光明交通 )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松山湖融媒体中心、深圳光明、宝安日报、绿色光明网、深圳交通、光明交通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版权所有者有异议,请联系运营机构予以删除
相关文章深圳地产号(ID:Sfangwang)
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